Untitled

第三十七章

第二天上学,霍容时出门的时间比往日早了十几分钟,一出门就碰上张钦。

“上学去?”张钦主动跟他打招呼。

霍容时嗯了一声,“你们去穆家一般做什么?”

“做什么?”张钦摸了摸脑袋,“和穆清下棋,练习射箭,有时候还画画啥的,玩的可多了。”

“你问这个干什么?你也想去玩儿?”

“林阿姨叫我去家里玩儿。”

“哟,你小子做啥好事儿,林阿姨怎么请你去玩儿?”

霍容时笑了笑,“时间不早了,快走吧,中午我去你家找你。”

“好。”

“别生气嘛,我跟你一起。”

张大娘给娘俩介绍,“我儿媳的堂姐嫁在小河村,她们寨子里嫁出来的姑娘,都喜欢养猫养狗。这些年日子不好过,养狗的人家少了。不过猫吃的少,又能抓老鼠,养的人家还挺多。”

锁好院门,三人一起下乡。

张钦顿时冷脸,看了一眼田甜,故意说,“说田甜的小秘密,你想知道,问她去。”

“清清,去开门。”

“来了。”

陈静同仇敌忾,挽着沈园的胳膊,冲张钦哼了一声,“不跟你玩儿。”

“不用,我站一会儿。”

田甜脸色一白,拉着吴桂英赶紧走,“上课要迟到了。”

张大娘笑眯了眼,“清清今天这条裙子真好看。”

张大娘熟门熟路地带她们去看猫崽子,穆清一眼就看中了一只黄白斑纹的小猫崽儿,小小的一只,昂头翘尾巴,真威风,跟只小老虎一般。

看张钦落单了,他今天好像挺好说话的模样,吴桂英上前拍拍他的肩膀,笑着说,“你们说什么小秘密呢?”

穆清请张奶奶进去坐。

叮零零~铃声敲响,学生们都快步跑进教室。

“你妈手巧的很。”

林玉说,“这个村我来过两趟,之前经人介绍,在村里曹大姐家买过两次酒。”

张大娘叹息一声,“所以说,还是住在乡下好,万一出什么事,村里都是沾亲带故的,还能互相帮把手。”

陈静和沈园,越走越快,小跑起来,根本不搭理他。

“男人之间的事情,你们姑娘家少打听。”

张大娘看了看院子,“葡萄藤长得很茂盛嘛,桃子树、樱桃树也长的好,今年缓过气来,明年肯定要结果。”

陈静好奇,“你跟他有什么话说?”

她今天穿的就是那条扎染的裙子,穆清笑着说,“都是我妈妈做的。”

这时候穆清才起床,昨天下午进山累着了,今天起的就晚了些。

穆清小跑出去,打开门,“张奶奶来了。”

沈园撇嘴,“你不想说,我们还不想听呢,陈静,我们走。”

“穆清,快点过来吃饭,隔壁张大娘帮咱们打听过了,我们买酒的那个小河村,前两天好几户人家里有猫崽儿出生,还有狗崽儿,咱们一起去看看。”

出了军区大院的大门,霍容时大步走了。

陈静和沈园追上张钦的步伐,“你刚才跟霍容时说啥?”

“等这儿吃完了,回头我试试。”

林玉再赞同不过了,他们家两次被赵富找麻烦,村里人知道消息第一时间冲上山帮忙。

吃完饭,林玉刚收拾完桌子,敲门声响起。

“妈,萝卜条你用热油激一下,再撒一把芝麻拌匀,肯定比只放盐和辣椒粉更好吃。”

林玉锁门,单肩背着背篼出来,笑了笑,“都是张大哥给选的好。”

穆清小跑去后院洗漱,洗漱完坐下吃饭,早上吃小米粥和小包子,下饭菜是娘亲做的腌萝卜条每一口咬下去嘎嘣脆。

小河村到了。

她们俩在前面小跑,张钦跟在后头跑,“哎,你们别跑,再问我几句,再问我几句我就告诉你们。”

吴桂英还想问什么,田甜语气很凶,“你要再不走,我可走了。”

她们俩前些日子闹了矛盾,田甜主动道歉,她们俩才和好。虽说主动道歉的是田甜,两人中间,还是吴桂英更听田甜的话。

“去年城里闹过一阵,那些二愣子纠集人手下乡,想砸人家酒坛子,曹家人逼急了,锄头都拿出来了,差点见血。”

张大娘哈哈大笑,“不敢当,南广这边气候好,今年又风调雨顺,种什么都长得好。”

“给你们介绍的人是个明白人,曹大姐家以前是开酒铺子的人家,后来家里出了事,才搬回乡下住,以前酿的酒都存在家里。”

“喵~”

穆清:“……”不是老虎崽儿,确实是一只小奶猫。

“喜欢这一只?”

“嗯嗯,长的好像汪阿姨家的豆豆。”

林玉扭头问人家,“怎么卖?”

“不卖,你们带回家好好养就行,别虐待它,好歹也是一条命。”

林玉连忙保证,“我们肯定好好养着。”

不过钱还是要给的,林玉不知道给多少,她直接塞了一块钱,那家人死活不要,最后还是张大娘帮腔,那家人收了五毛钱。

“走,我带你们去队上看狗崽儿。”

张大娘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,“母狗是大队上养来看守粮仓的,狗崽儿的爹据说是只狼。”

林玉心头一跳,“这里有狼?不是北方才有狼吗?”

“西南这边潮湿,但是也不是没有。据说这边有野狼,是从西北方向窜过来的,旱季有时候会跑到这边来,几年前有人见到过。”

林玉有点不信。

到了地方,只见狗窝里盘着一只壮硕的黄色土狗,它肚子下窝着三只狗崽子,都是灰黑色的。

穆清仔细打量,狗崽儿耳朵尖尖的,好像确实有些像狼。

林玉也看出来了,她有些犹豫,“狼狗会不会太凶了?”

“不会,看家护院的狼狗不凶一点怎么行。”

张大娘特别有经验,“好几年前我家养了一条大黄狗,特别温顺,来人了也不怎么叫,别说看家护院,它自己都被那些馋嘴的打了吃了。真是气死我了。”

穆清蹲下`身,拍拍巴掌,一大三小四只狗都看着她。

她招招手,“快过来,谁跟我回家。”

只见一只两只耳朵尖尖上有一撮白毛的小狗站起来,踉跄着翻出狗窝,还原地打了个滚,站起来,懵懂的眼睛盯着穆清,尾巴慢慢地摇起来,越摇越快,跑到穆清身边,伸出小舌头舔她的手。

“喵!!”

怀里的小猫崽儿挣扎着要下地,穆清放下猫崽儿,狗崽儿脑袋一顶,刚落地的猫崽儿被顶翻,四肢朝天。

“喵~”猫猫很疑惑!

张大娘哈哈大笑起来,“看来这狗崽儿和你们家有缘分,就这一只吧。”

罢了,闺女已经一手抱着猫崽儿,一手抱着狗崽儿了。

林玉给了五毛钱给狗妈妈当营养费。

“乖乖,我们回去啰。”

小狗放背篼里,小猫崽儿一直抓着穆清的裙子,穆清把它抱怀里走回去。

到家的时候,手臂都酸了。看着小小一只,抱久了还是累人。

“妈,把它们放哪儿呢?”

“放后院,就放在厨房墙角。”

林玉动作快,用后院墙角的稻草现编了一个窝,穆清翻了翻她那里的存货,把她爹一件补了三四个补丁的衣裳拿出来,给它们垫窝。

“你可真舍得,旧衣裳就算不穿了,拿去做鞋垫不好?”

“哎呀,妈你别心疼,咱们家现在又不缺布用。”

林玉懒得跟她说,“你别乱喂它们,一会儿我熬点稀粥给它们吃。”

“不喂肉?”

林玉瞪眼,“节约点。”

“好嘛。”

穆清正是对小东西感兴趣的时候,摸摸狗崽儿,又摸摸猫崽儿。

穆清回头冲厨房喊,“妈,给它们取个什么名儿?”

“你随便取一个。”

穆清嘿嘿一笑,跑去厨房,“狗崽儿叫招财,猫崽儿叫进宝。”

林玉笑道,“我是缺你吃还是缺你穿了,小姑娘家家的,取名字,个个不离钱财。”

“你叫我取,我觉得这个名字挺好。”

“行吧,反正是你要养,你觉得好就成。”

林玉熬了稀粥,用菜籽油煎了一盘韭菜鸡蛋饼,每个饼只有巴掌大。她铲了三个放另外一个空盘子里。

“给你张奶奶送去,就说我们谢谢她帮忙找狗崽儿。”

“哦。”

张家正准备吃饭,他们家院门没关,穆清站在门口喊了一声,推门进去,“张奶奶,我妈妈叫我来给您送饼子,谢谢您帮忙。”

“哎哟,你妈这个人太客气了,这又不费事,哪里值得你家三个饼子的谢礼。”

“张奶奶您就拿着吧。”

推拒一番,张大娘收下了饼子,送穆清到门口,“帮我跟你妈妈说什么谢谢。”

“饼子罢了,张奶奶您才客气呢。你快回去吃饭。”

“哎!”

吃了饭,穆清还在那儿玩猫,林玉叫她去洗手,“别玩了,快点洗漱去睡觉。”

“哦。”

穆清恋恋不舍地去洗手,洗完手回来,见娘亲不在,她踹起猫崽儿就要往屋里跑,被林玉堵在门口。

“我叫你去洗手,你干嘛去?”

穆清只能放下猫崽儿,默默地又去洗手。

今天上午走了那么远的路,穆清也累了,换了睡衣,躺床上就睡着了。等她睡饱起来,陈静和沈园她们已经来了。

还有张钦和霍容时。

霍容时今天把他的袖箭带来了,张钦一直闹腾想试试看,霍容时就是不给他。

被闹的烦了,霍容时说,“你不是有弓箭吗?射一箭给我瞧瞧。”

张钦闭嘴了,默默走开。陈静和沈园哈哈大笑。

穆清也笑了起来。

张钦生气,“穆清,你去射一箭给他瞧瞧。”

张钦冲霍容时扬起下巴,“穆清要是赢了,你的袖箭给我玩玩,赌不赌?”

“穆清要是赢了,我的袖箭也该是给她玩儿,给你做什么。”

张钦轻哼一声,“给穆清也行。”

穆清看了霍容时一眼,霍容时感觉到了,“小丫头,你看我做什么?”

“没事。”

穆清转身去拿弓箭。认识那么久,好像是第一次听到他叫自己的名字。

她下意识把他和张钦当做两种人,她对张钦的态度很无所谓,对霍容时一直很警惕,很在意,从心里觉得他复杂难搞,以后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。

这种在意,导致她对他格外关注些。

瞄准靶子,静气凝神,一箭飞射,直中靶心,是她一贯的水准。

看她射了十支箭后,霍容时发声,“命中率非常高,不过力道很欠缺,你要多出去跑跑步,锻炼身体。”

穆清放下弓箭,锻炼就算了,她这个懒人,不想动。

原来她想学习功夫来着,后来容爷爷来了,教她学射箭,学习功夫的念头无疾而终了。

看出穆清是个不听劝的人,霍容时也不再提。

“赌注呢?”张钦高兴地跑过来。

霍容时把绑在手腕上的袖箭解下来,递给穆清。

穆清扯出一根箭头研究,这个袖箭的设计和她用木头做的袖箭差不多,只是原料换成了铁里头的弹簧也比她的好很多,弹力很强。

见她想玩,霍容时把袖箭绑在她胳膊上。

“你手臂一定要稳定,要不然射不准。”

穆清手很稳,但是第一次射的时候没中。

张钦笑出了鸡叫,“穆清你也有今天。”

穆清白了他一眼,第二次找到一点感觉,没有落靶,第三次,第四次,一次比一次好,最后一根箭头用完,她已经能保证正中红心。

陈静和沈园连忙鼓掌,简直太厉害了。

“我不玩了。”穆清把袖箭还给霍容时。

穆清下了,换成沈园和陈静上,她们俩比张钦还菜,拿着弓箭三个菜鸡互啄,打赌谁射的最准,玩的不亦乐乎。

去堂屋倒了杯水喝,喝完水出来,穆清站在书房门口,手里捏着一枚棋子玩儿,喊了张钦几声,张钦不搭理她。

“下棋吗?我陪你?”

“你会?”

霍容时走过来,“围棋还是象棋?”

“围棋。”

“来吧。”

“你等等。”

穆清跑去后院,一手抱着招财,一手抱着进宝出来。

陈静尖叫,“啊啊啊,你家什么时候有猫崽儿了?”

穆清得意,“好看吧,今天上午我亲自去选的。”

“好看好看,好乖呀。”

沈园摸了把狗头,“真好摸,毛茸茸的。”

穆清给她们介绍,“狗崽儿叫招财,猫崽儿叫进宝。”

张钦羡慕她能养两只,嫉妒道,“穆清你个钱串子!”

穆清笑了起来,“我乐意,怎么了?”

“狗崽儿分给你们,猫崽儿我要撸。”穆清把招财递给沈园,沈园连忙捧着。

穆清抱着进宝进屋,盘腿坐下,进宝就放在她腿上。

“来吧,走一盘。”

霍容时靠在椅子上,唇角微微翘起,“你先。”

“那我就不客气了。”

沈园和陈静逗弄招财玩儿,张钦一个人玩射箭也没意思,跑去书房看他们两人下棋。

他原本幸灾乐祸,等着看霍容时的热闹,谁知道,下到中局,两人竟然能旗鼓相当。

穆清撸猫的动作慢了,她落子间隔越来越慢,思考时间越来越长,表情也越来越严肃。

下到最后一子,张钦迫不及待地数棋子,他差点惊掉下巴,“穆清输了一子?”

穆清没好气地瞪他一眼,“会不会数,明明是半子。”

“半子还是一子有什么关系,反正都是你输。”

穆清牙关都咬紧了,怎么没关系?!

“再来!”

穆清不敢轻敌,猫也不撸了,全身心投入到下棋上,第二局依然是激烈交锋,穆清赢了两子,穆清心情瞬间愉悦起来。

张钦看的不过瘾,“再来,再来。”

“不来了,我累了。”

张钦一副不信的模样,“你跟我下棋下一下午都不累,这才两盘你就累了,哄鬼呢。”

“那能一样吗?跟你下棋,不动脑子都能赢你,你自己看看时间,我跟他下一盘用了多久?”

“这都快五点钟了,你跟他一盘棋下了两个小时?”

张钦真想蹲地上哭一哭,穆清跟她说下棋,最快十几分钟一盘棋,最慢也不到一个小时。人比人,真是气死人。

林玉回来了,背上背着一筐嫩竹笋。

霍容时连忙伸把手,帮忙把竹筐放下来。

“谢谢小霍,今天玩的怎么样?”

“谢谢林阿姨关心,玩的很好。”

林玉笑道,“我今天没空,等明天过来,我做酸笋鱼给你们吃。”

汪露在门外喊,“张钦,回家了。”

“来了,来了。”

沈园和陈静说了声林阿姨再见,也跟着回去了。

霍容时最后离开,穆清送他到院门口,顺手把院门关上。

突然门被抵住,穆清看他一眼,“怎么了?”

“我下午跟你说的是,你有空的话,多锻炼锻炼身体。”

“我要研究棋谱,没空!”说完穆清就把门关上。

霍容时轻笑一声,转身走了。

穆清气哼哼的去后院,本来它的棋艺到现在一个敌手都没有,霍容时的出现,让她有了危机感,跟他下棋,总觉得自己随时会输。

生来就赢惯了的人,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了会输的感觉,这可不好受。

穆清决定,以后一定要好好提高棋艺。

她以前真没说错,霍容时真是个难搞的人!

穆清燃起了熊熊战斗之心,等着第二天下午霍容时过来,谁知道第二天下午学校临时有事。

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响应号召,跟着老师走街串巷去宣传认字的好处,办识字班。

穆清问她娘亲,“国家希望每一个人都识字?”

“那当然了,要不然办识字班干什么。”

“真有意思。”

上辈子能读书的一大半是官宦士族子弟,还有一小部分是商人之子,最小的那部分人才是寒门子弟。

每一个朝代,科举中状元是最有存在感的人,如果他还是个寒门状元,存在感再上一个台阶,如果这个寒门状元被招为高官或者皇帝的女婿,传出佳话,这个寒门状元在民间几乎等同于踏上了登天梯。

识字这样有门槛的事情,这个时代的国家,创造一切机会让不识字的人识字,震惊了穆清这个小古董。

“妈,我们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办识字班?”

“那是你不经常下坡去村里不知道,村里以前其实也有识字班,不过去的人很少,约等于无吧。”

“还有一个原因,咱们穆家村日子过的不错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在读书,不会认的字问问家里孩子就行了,哪里用得着专门去识字班学习。”

“县城里识字率应该比我们穆家村高吧。”“不见得。穆家村人过的日子,和其他村比,绝对算得上中上。和住在县城里的人比,县城的工人好多是一个人工作养活全家,糊弄饱肚子都不容易,读书花费可不小。”

林玉说,“不过读书好处多,去工厂找工作,想进单位上班,都要看文凭。现在大学停办了,要是有个高中文凭,想找什么工作都比别人容易。”

穆清理解了娘亲的意思,“妈,我们得让那个爸爸努力学习,拿个高中文凭,以后升官是不是容易些。”

林玉笑道,“等你爸回来你跟他说吧。”

“我肯定记着,我爸是咱们家的顶梁柱,必须长得粗壮些,多学点没坏处。”

穆清心想,她小时候觉得她爹不靠谱,以后长大了她估计只能靠自己。看她爹现在发展势头这么好,或许她不用靠自己,靠鞭策她爹上进,以后也能过好日子。

过了几天,穆继东回来。

穆清亲热地喊爸爸,还给他倒水,可把穆继东高兴坏了。

“闺女想爸爸啦?”

穆清连忙点头,“想了。”

穆继东哈哈大笑,“爸爸也想你和你妈了,你们这几天在家干什么?”

“我和妈妈买了小猫和小狗回来。”

穆清朝后院喊了声,“招财,进宝,快过来。”

“汪汪汪!”

“喵呜~”

一狗一猫跑出来,穆清把狗崽儿放她爹怀里,她自己抱起进宝,“爸爸,乖吧!”

穆继东打量狗崽儿,“我怎么感觉长的有点不对劲。”丽嘉

“这是狼狗,人家说长大了特别凶,看家护院的好帮手。”

“怪不得。”

穆清嘿嘿一笑,“爸爸,咱们家又多添了招财和进宝,以后家里开销大了,你可以早日升官,多拿钱回家呀。”

“我赚的钱不够你们花?”

穆清:“……”

她该怎么回答,她爹现在的工资一个月八十块钱,因为军龄不长没有额外的补助,但是这八十块钱已经是普通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了。

林玉噗嗤一声笑了,伸手点了一下闺女的额头,“这是你爸,有话就直说,还用你绕那么大一个弯子吗?”

好吧!

穆清挨着她爹坐下,“爸爸,要不你去考个高中文凭?”

“考高中文凭干什么?”

“当然是为了增加你的筹码。”

穆清把识字班的事情讲给爸爸听,“以前你在村里,小学毕业就很厉害了,但是在部队里,读过大学的都有,你只是小学生,说出去多不好意思呀。而且你以后升官,他们是不是要考虑文凭。”

“应该,不会吧。”穆继东不确定。

穆清继续怂恿,“爸,考一个嘛,你看我妈都是考上大学的人,你好意思?”

穆继东摸摸下巴,“你说的也对哈。”

媳妇儿从不主动跟人提自己的学历,当初在穆家村是这样,来这里之后也是这样,住在附近的邻居,都当她是随军的农村妇女,媳妇儿也从没主动解释过。

但是他自己清楚,媳妇儿不说,不代表差距没有。为了跟媳妇儿拉近距离,还是可以考个高中文凭嘛。

穆继东一拍大腿,“这事我记心里了。”

部队里也有识字班,之前他仗着自己识字,从没去过。第二天回部队,他去找孙团长,打听考试的事情。

孙承恩放下手里的文件,“你说什么,你想考高中?”

“对,我想要个高中文凭。我不去读书,就想参加考试,考过了就给我个文凭,可以吧。”

“这个我要去问问。”

“谢谢团长。”说完穆继东转身要走。

“等等。”孙承恩叫住他,“你小子好好的,怎么想起考高中?”

“不仅想考高中,我还想考大学,这不是现在考不了了嘛。”

穆继东不好意思道,“我家的事情团长你应该知道,我媳妇儿那是考上大学的人,我一个小学生,说出去惹人笑话。”

孙承恩哈哈大笑,“你小子,真是个人才!行了,我答应你,一定好好跟上级反映你的要求,最好咱们部队的士兵开个特殊通道,大家都能去考试。”

穆继东连忙点头,“对嘛,手里有个文凭,以后就算退伍了,不用老领导托人情安排工作,咱们靠自己的文凭也能找到好工作。”

孙承恩脑子一下被打开了,他作为团长,手下退伍的兵不少,一般士兵退伍后想转业去公安局这样的单位,真的是僧多肉少。

考个文凭,确实是个好主意。

孙承恩下定决心,“这事儿我肯定给你办成。”

穆继东嘿嘿一笑,关上门走了,深藏功与名。

过了两天,团级以上干部开会,孙承恩当场提出给部队士兵开辟一个考文凭的绿色通道,把考文凭的好处说的明明白白,在场的人没有不同意的。

当天下午通过司令员批复后,后勤部亲自去找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的校长谈话,三个校长都表示,要先去教育局问问,他们说了不算。

后勤部长想尽快把事情办好,亲自跑了一趟教育局,教育局都不用开会讨论,直接同意了,表示支持部队工作。

不上课只参加考试的行为并不少见,特别是在农村地区。

家里大人忙着挣工分,大孩子要负责带家里的小的孩子,遇到农忙时节还要请假好长一眼时间。现实情况摆在这里,没有办法,只能变通些。

不来学校读书,或者不经常来学校读书,只要通过考试,就能拿到毕业证。一点都不稀奇。

总之,事情,就这么愉快地办好了。

穆继东原本的生活,训练、巡逻、回家看媳妇儿闺女。现在多了一项,训练的空隙搞学习,巡逻休息的时候背书,回家看媳妇儿闺女的时候,赶紧把不懂的内容拿出来问问媳妇儿。

穆清对她爹肃然起敬,“爸,没想到你读书这么用功。”

“必须用功,我争取用最短的时间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。”

穆继东最近的小计划,争取参加七月的毕业考试,先拿到初中毕业证。不求最高分,只求通过考试就行。

在家查漏补缺了一天,第二天一早穆继东要回部队。

天气热了,存不住东西,林玉只装了一饭盒油炸花生米叫他带去部队吃,其他的没带。

“过几天端午节,回来吗?”

“我们团刚巡逻回来,暂时不用我们出去,应该能回来。”

“嗯,我和清清在家等你。”

穆继东犹豫了一下,“媳妇儿,你在家无聊不?”

“还行吧,每天照顾清清,和汪露聊聊天,有时候去买菜,去山上捡菌子,挖笋,总有事情做。”

“哦,那没事了。”

林玉含笑看了他一眼,走过去给他整理衣领,“别说一半藏一半,我们是夫妻,什么话不能直说。”

穆继东温柔地笑,“张司令家的养生鸡汤,再过一两个月应该就不用了。我怕你无聊,我本来想问你,想不想出去找个工作。”

整好衣领,抱着他的腰,温声道,“其实我也想过要不要找个工作,后来想一想,就算了。其实在家我日子过的挺开心,咱们家现在不缺钱,不缺吃穿,我也不想为了挣钱跑去上班。”

“听你的,家里你做主,你想怎么过日子,咱们家就怎么过。”

林玉笑了起来,“快走吧,别迟到了。”

“嗯,端午节放假我就回来。”

穆清起床,她爹已经走了。

林玉一边给闺女拿衣裳一边说,“我听张大娘说,这里端午节喜欢包粽子,咱们家也包粽子?”

“别了吧。”

穆清盘腿坐在床上,眼睛都没睁开,小手捧着脸蛋醒神。

“陈静说她家做的粽子特别好吃,到时候给咱们家送。沈园也说要给咱们家送粽子,咱们家不缺粽子吃。”

“那咱们家做什么?”

“做包子呗,穆家村每年端午节,很多人家里不都做包子嘛。”

“村里也有人做粽子的。”林玉说,“糯米吃多了不消化,别人送咱们家粽子,咱们家就做包子吧,你想吃什么口味的?”

“我想吃竹笋包子,什么口味都好。”

“竹笋包子呀,那做两个口味的,用腌笋腊肉做一种,再用甜笋鲜肉做一种。都是笋子可能有点单调,咱们再做一个韭菜鸡蛋馅的吧,后院移栽的韭菜长了一大片,吃都吃不过来。”

穆清睁开眼睛看着窗外的桃子树,想到了家里的院子,“不知道婆婆爷爷,还有定南叔叔蒋涵阿姨他们在做什么。”

“这个季节,正是夏芒的时候,肯定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,等到太阳出来回家吃午饭。这个时间点儿,你婆婆爷爷他们应该已经收工回家吃早饭了。”

林玉说他们下工了没说错,说他们正在吃早饭就说错了。穆继东上个月寄回家的信,慢慢悠悠的,总算送到穆家村了。

刑定南带话叫刑家人去县里邮局拿信。

王彩霞疑惑,“以前村里的信都是一起送来的,怎么了,现在不送了?”

穆解放连忙说,“人家只管送信,要是寄了其他东西,肯定要收信的人自己亲自去取。”

“谁寄来的?”

王彩霞凶了大儿衤糀子一句,“还能是谁,咱们家就你三弟在外面,除了他还有谁给家里寄信。”

早饭也不做了,“春玲,你来做早饭,我去县里取信。”

“哎,娘你慢点。”

刑定南连忙叫住她,“婶子别走路去,骑自行车去,快一点。”

王彩霞不会骑自行车,穆继军连忙说,“我带娘去。”

“还不快去屋里把你三弟家的自行车推出来。赶紧回来,上午还要上工呢。”

路上穆继军骑车骑的飞快,跑到邮局。

“你是王彩霞?”

“对对对,就是我本人。”

“证件拿来我看看。”

王彩霞连忙把户口递过去。

对照了一下确定没错,邮局工作人员拿出一张单子,叫她签字,又叫她盖章。

王彩霞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拇指大小的塑料印章,郑重地盖上。

“这是穆继东给你寄的信,这是给你邮寄的五十块钱。”

王彩霞心头一抖,不自觉把心里话说出来,“这么多?”

邮局的人笑了,“我看寄信的地址是在部队,你儿子当兵的吧?现在当兵的待遇比我们好太多了,工资不少呢,老太太就等着享福吧。”

王彩霞把钱和信封往兜里一揣,乐的牙花子都露出来了。

穆继东扶着车等在门口,“娘,继东寄什么了?”

“瞎打听什么,回去再跟你说。”

“哦。”

穆继军肚子饿的咕咕叫,脚下踩的飞快,很快回到家里,王春玲刚把早饭做熟。

稀饭太热,晾一晾再吃。

王彩霞把一家人叫到屋里,把信封拿出来,拆开信封,一叠票掉出来,有布票、糖票、油票等等,王春玲眼睛一下亮了。

王彩霞轻哼一声,看都没看她一眼,把所有的票收好放自己面前。

“红旗,你来读信。”

“哦。”

穆红卫要上班,这几天农忙穆红旗请假在家,作为现在家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,他拿起信,先看了一眼,眼睛瞬间睁大。

“瞪眼干什么?你以为你是老牛吗?快点读信。”

穆红旗嘴皮子都颤唞了,“婆婆,我三爹立功升官了,他当连长了。”

王彩霞脑子里一片空白,猛地站起来,“你说什么,你再说一遍。”

“我说,我三爹当连长了!”

王彩霞眼睛一下红了,“列祖列宗哎!我家老三出息了!”

穆贵脸上瞬间红光满面,“红旗,你三爹还说什么了?”

穆继军和王春玲也一脸激动地看着小儿子。

穆红旗傻笑,“三爹说,他因为会射箭立了大功,人家才给他升官的,连跳两级。”

王彩霞听完哈哈大笑,笑完后,对全家人说,“怪不得老道士说老三夫妻两口子最是相配,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。”

穆继军激动的拍桌子,“说的太对了,要不是三弟妹的叔叔教老三射箭,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。”

王春玲笑道,“怎么不说穆清那丫头旺她爹娘,瞧瞧,她出生后,家里住上了大房子,她娘找到了好工作,碰上坏事也逢凶化吉,现在她爹也升官发财!”

王彩霞连连点头,“说得好,说得好!”

穆红旗笑嘻嘻,“婆婆,我以后毕业了,去我三爹手下当兵行不行?”

“我说了不算,你三爹说了也不算,还不是得看招兵的怎么说。”

穆红旗叹气,他也想过好日子呀。

王春玲笑的开心,不怕,有个有本事的三爹,就算当不了兵,其他好处肯定能沾上。王春玲的目光落在那叠布票上。

扫一扫,手机接着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