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六章
相机是俩人去照相馆拍过照之后买的。
也不知道是打通了赵翎哪根筋,买了以后没事就喜欢给苏小春拍照。
家里没有洗照片的暗房,就直接拿到照相馆去洗,每个月光洗照片都能花不少钱。
苏小春看到相机就笑了,“那咱们去办入住,办完入住再拍照。”
带着行李还没到前台,就有穿着制式服装的男人走过来引导,行李也不用自己拿,也有人过来帮忙拿行李。
苏小春好奇的左看右看,发现这些人都穿统一的衣服,女人的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。
也没有人高谈阔论,说话声音都比较低。
来往的客人看起来都是在工作单位里的,不是穿中山装,就是穿军便服。像赵翎,他穿的是军装,苏小春则穿得很休闲,是一件羽绒服搭配棉裤。
还没多看呢,赵翎那已经办好了入住,拿着行李被服务员乘电梯到了三楼,是走廊中间的一个房间。
钥匙打开房门,行李被服务员送到里面。
不管走到哪,赵翎都要给苏小春拍照。苏小春不怯场,长得又好看,怎么拍都是好看的。
晚上就去苏小春心心念念的餐厅吃饭,一人点了份牛排,又点了面包这些。
苏小春摇摇头,“不用,就这样过过瘾也行。睡硬一点对身体好,太软了还不好。”
苏小春胆子大,特意进去看了看,打听了一圈。
上海是出了名的大都市,曾经的十里洋场可不是开玩笑的,尤其外滩这边,不仅建筑风格特别洋派,还能看到好几个洋派的餐厅。
俩人轮着洗了个热水澡,换好衣服出去去玩,
只有三天时间,可不得玩够本啊。
屋内跟屋外完全不一样,这屋里面就特别暖和,苏小春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是哪里有热气。
等服务员走了,苏小春扑腾一下扑到铺着雪白床单的大床上翻滚。
第一天就用了两个胶卷,还好赵翎带了不少。
新鲜够了,她就去洗澡,浴室里有淋浴的设施也有浴缸。在外不洗陌生浴缸,当然是选择淋浴。
发现里面能吃面包牛排这些,虽说现在她更想吃上海有名的蟹壳黄。但这种洋派餐厅安城是吃不上的,摸摸兜里的钱,苏小春已经计划好了晚上就来这吃。
吃完以后俩人出来,苏小春拉着赵翎的手问。
苏小春没有这么正儿八经的旅游过,眼睛都不够看,不过现在国情严肃,除了建筑不大一样之外,不管是行人穿着还是别的,其实都差不多。
说完又从床上爬起来,打开窗户来到阳台,三楼不是很高的高度,却能将外面繁华的景色一收眼底。就是风吹得太冷了,看一会就哆哆嗦嗦回来把窗户给关上。
苏小春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,一双眼睛特别不老实,脸上也充满了好奇。
“下面的床垫应该都是国外的,你喜欢的话回去到友谊商店挑一个。”
除了他们来旅游,其实路上也看到不少游客。
既然是逛上海,除了外滩,第一步就是去城隍庙。
乐颠颠的模样,让赵翎看着直摇头。
“好软好舒服啊!”
目前他们的床垫是很普通的棉絮,虽然垫了好几层,跟这种床垫比起来还是差得远。
“你吃饱没有?”
赵翎答:“没有。”
餐厅是高大上,还有花和蜡烛呢。那牛排面包汤品甜点都蛮不错的,就是份量有点少,苏小春还行,吃了个八九分饱。但赵翎就吃不饱了,他饭量大。
“嘿嘿,我就知道。”苏小春偷笑。
“咱们再去找吃正经上海菜的国营饭店,我听说这边红烧肉还有什么小笼包都很好吃,国营饭店应该都有得卖。”
于是俩人吃了一顿牛排,又满大街找国营饭店。
再吃饱都已经快九点了,赶了最后一趟电车,回到了和平饭店。
连着三天,俩人都是走街串巷的玩。
赵翎体力好,苏小春也还可以。走累了就坐电车,反正上海的电车四通八达的,哪里都能去。
等第三天晚上上了火车,苏小春就着火车哐哐声响倒头就睡。
依旧是很早被赵翎叫醒,回家简单洗漱一番,精神抖擞开始上班。
许冠军已经出国了,儿科这边经过苏小春的整改,面目焕然一新。
不过春节刚过,就诊患儿并不是很多。
趁着都不是很忙,苏小春把每周研讨会调整成两节,留一个人值班,其他人在小房间进行学习。
去年一整年,国家医疗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光是各种药物,就更新了不下五十种。除此之外,还有各种指导用书。
这么快的速度,医生如何消化就需要花时间学习了。
有苏小春的带领以及她的指导,大家都发现,他们给患儿治病,好像更加对症了。
哪怕是出现一种之前没见过的病,但苏小春教过,都知道该怎么治。
他们这边的医生个个进步飞快,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妇产科那边的医生也开始加入学习。
大家一起学习讨论融会贯通,感觉特别的不错。
除了研讨会效用很大之外,儿科这边出去义诊以及和下级医院合作,对市医院儿科的名声也特别好。
他们每周会有两名医生下去,不占用周末休息时间,只周一到周五之间抽两天时间过去。
刚开始肯定没什么效果,但这样坚持了几个月,渐渐地,市医院儿科这边的口碑慢慢好转。
除了专门来找苏小春的,也有专门来找万医生田医生还有钱医生的了。
就诊患儿多了,再加上许冠军快要回来,儿科这边的医生就不够用了。
苏小春直接找到王昌兰,给他们招人啊!
王昌兰也发愁呢,“这我上哪去给你们找人,你也不是不知道之前大学停了几年,这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还没毕业出来呢!”
她都跟卫生局要了几年人,结果就是现在各地都缺医生,像人民医院那边在扩建,说是也在要人呢。
“要不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。”
苏小春提了个意见。
“这能行?”王昌兰有点不太敢,主要是医院医生一般都是分配下来的,以前没有公开招聘过啊!
“怎么不行?或者是从下级医院抽调上来也行,不然我们特色专科都没法开展,总不能让许医生一个人撑起整个特色专科吧?”
“再或者,咱们问问市里的工农兵大学,有没有学医的学生能出来实习?”
苏小春知道工农兵大学学习科目种类比较丰富,自然也有学医的。
而且工农兵大学的学年制是两到三年,第一批学生今年已经满两年了。
虽然苏小春对这种短期学出来的医学生抱有质疑的态度,但到底是学了两年,比什么都不会的总要好一些。
在他们医院,只要愿意学肯学,每周研讨会都能学到不少东西呢。
王昌兰没法做主,还得去跟汪院长申请下。
苏小春拜托她速度快些,下楼后也就下班了。
在这工作了好些年头,门卫都认识她,走出去的时候门卫大爷喊住人,递出几封信。
“苏医生,这是您的信。”
一眼看去有四五封呢。
苏小春接过,“这么多啊,谢谢大爷。”
回去的路上天还没黑,苏小春边走边拆开看。
第一封就是阿梁的,苏小春想了想,从去年到今年,好像也就收到了阿梁的三封信,比以前的联系要少很多了。
信是很厚的,拿出来好几张信纸,写得满满当当。
苏小春从第一排认认真真看下去。
阿梁先是表达了歉意,为什么联系少了,是因为他被人举报了。
因为之前没有身份就给人治病的原因,不知道得罪了谁,家里的医书也都被收走了,还因此劳动改造了一段时间。
原本想联系苏小春的,又觉得自己很丢人,这点事都做不好。回到家以后他就老老实实上工挣工分,但他觉得很不快乐。
苏小春很震惊,没想到阿梁会因为帮人治病就被举报,
但这个年代举报之风盛行,总有看他不顺眼的。
她捏着信纸继续往下看,是阿梁在问她,应该怎么办?听说现在能上工农兵大学了,但需要推荐。可推荐也得上过高中,他连小学都没读过,根本不可能得到推荐。
苏小春拧着眉,这是她一手救出来的孩子,又是她亲自写医书寄过去教导的孩子,感情自然不一样。
孩子面临困境,又相隔千里,她应该怎么做呢?
毫无头绪之际,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喊她。
“小,小春妹子?”
苏小春扭过头,看到一个面熟的女人,想了会,扬唇喊人。
“爱娟嫂子。”
吴爱娟领着人孩子,杨树彪也在她身边,俩人看见苏小春在这都挺高兴的。
“小春妹子,你怎么在这呢?是刚好打扫到这边街区吗?”
苏小春热爱扫地这份工作不是秘密,吴爱娟也是知道的。
正说着呢,后面来了几个护士,看见苏小春后叽叽喳喳打招呼。
“苏主任,下班啦,怎么在这呢?”
“苏主任,我们走了哦!”
苏小春:……
吴爱娟杨树彪:???